本義指"敏捷"。 也有人認為,這"憲"字是由"目""心""害"三部分組成。 這三部分組合在一起,表示眼睛能直見其害,心能直接感受其害,則可迅速地離害而去。 在這裏,"害"字不是覆蓋物,而是指有危害的事物。 "害"字也作聲符,讀hài。 這種説法也認為"憲"本義指"敏捷"。 現代漢字簡化時,"憲"簡作"憲"。 "憲"是新造的形聲字,是將"憲"下部的構件替換成表音聲旁"先"得到的。 "憲"字的本義表示敏捷,但這個古義已基本不用了,"憲"字後來多用作法令的意如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稱為"憲法",典章制度稱為"憲章";法令、法典、法則可以稱為"憲令""憲典""憲則";法網、法紀可以分別稱為"憲網""憲綱";制訂法令可以稱為"立憲",等等。 法令;法度。 《尚書·説命下》:"監於先王成憲,其永無愆。 "
正念冥想老師Yoanna:「正念是其中一個環節,現代被發揚光大。 ... 「抱持正面的期望 ,會讓人更願意把心力投入到想要實現的目標上 。而負面的 ...
生肖,又稱屬相或十二年獸,是以十二種動物代表年份,稱為十二生肖,各文化有不同的動物,其中漢文化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它們依次與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中國人常以農曆新年作新一年的生肖,及作其出生年的象征動物為生肖,迴圈一次為一輪。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 據湖北云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 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 生肖作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歷代留下了大量描繪生肖形象和象征意義的詩歌、春聯、繪畫、書畫和民間工藝作品。
[1] 作品名稱 洪範 創作年代 春秋戰國或漢代 作品出處 《尚書》 文學體裁 多體裁文獻彙編 目錄 1 作品簡介 2 相關傳説 3 作品內容 原文 白話譯文 4 來由考證 作品簡介 洪範 《洪範》是《 尚書 》篇名。 舊傳為 箕子 向 周武王 陳述的"天地之大法"。 今人或認為系春秋戰國後期或兩漢儒者所作。 《漢書·五行志》曰:"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 "故亦稱"洛書"。 託武王與箕子對話,言禹治水有功,上帝錫(此文中的錫均讀作cì,通"賜") 予其 " 洪範九疇 "(大法九種)。 其中提出水、火、木、金、土"五行"及其性能作用。 關於《洪範》的 政治哲學 , 北宋 以前,儒者更重視五行疇; 南宋 以後,理學家更重視皇極疇。
《鬼谷子·持樞·全篇》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發 音 chūn shēng xià zhǎng, qiū shōu dōng cáng 成語結構 複句式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目錄 1 解釋 2 出處 3 成語用法 4 產生年代 5 成語謎語 解釋 春天萌生 [1] ,夏天滋長,秋天收穫,冬天儲藏。 指農業生產的一般過程。 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出處 《鬼谷子·持樞·全篇》:"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幹而逆之。 逆之者,雖成必敗。 故人君亦有天樞,生養成藏,亦復不可幹而逆之,逆之雖盛必衰。 此天道、人君之大綱也。 " 釋義:持樞,就是掌握行動的關鍵,控制事物的規律。 比如春季耕種,夏季生成,秋季收割,冬季儲藏乃是天時的正常運作規律。
知乎凭借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独特的产品机制以及结构化和易获得的优质内容,聚集了中文互联网科技、商业、影视、时尚、文化等领域最具创造力的人群,已成为综合性、全品类、在诸多领域具有关键影响力的知识分享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建立起了以社区驱动的内容变现商业模式。
乙未日的命主拥有双重性格。未土内藏偏财、食神和比肩,全都是正神,代表思想积极·享受与别人交往,热爱生命,追求享受、情趣和情调,内心世界颇为开朗和正面。偏财为未土的主气,所以乙未人比较追求物质享受,脑…
水晶依據色澤、能量、晶體結構和對應的人體七脈輪不同,而展現多樣的功效,從人際關係、事業、財富、健康、情感等,方方面面都能透過水晶的力量得到緩慢而穩定的療癒,也讓受到物質世界紛擾的身心靈,回歸祥和的狀態。 隨著不同的配戴與使用方式,讓水晶以最自然和諧的姿態融入生活,培養彼此相處的默契,心誠則靈,透過這 8 種常見的水晶,調節身心靈的內外平衡。 1. 白水晶 Rock Crystal:淨化與健康 2. 紫水晶 Amethyst:增加智慧與冷靜沉著 3. 粉水晶 Rose Quartz:療癒傷痛與招桃花 4. 綠幽靈 Green Phantom Crystal:舒緩壓力與招正財 5. 黃水晶 Citrine Crystal:穩定精神與招財 6. 茶晶 Smoky Quartz:穩定身心與吸收負能量
台灣歷史簡表: 史前時代─16世紀 [ 編輯] 臺灣原代史(5,000年至350年)分類統計(翻製劉益昌教授講義圖稿) 約公元前6,000年: 舊石器時代 晚期文化── 長濱文化 (代表遺址為 八仙洞遺址 )、圓山文化的( 先陶文化 -距今6,000年間)。 約公元前約5,000年: 新石器時代 代表文化── 大坌坑文化 (代表遺址為 大坌坑遺址 )、 圓山文化 、 富山文化 、 卑南文化 (代表遺址為 卑南遺址 )。 約公元前約4,000年前:屬於 南島語系 的 台灣原住民 開始在台灣活動。 [1] 約公元元年: 金屬器時代 代表文化── 十三行文化 、 蔦松文化 、 靜浦文化 。 1171年:泉州知府 汪大猷 派兵屯駐 澎湖 。